瓷器的瓷胎與釉色
景德鎮市新平瓷業發展有限公司2022-03-31
器要緊由胎、釉及彩構成。瓷之美麗關鍵在于胎。胎是瓷器的體,瓷器未燒前稱坯,在景德鎮窯業中有做坯(成型)、印坯(正型)、利坯(秀美)和挖坯(挖底足)等名稱,坯燒成後一定是胎。胎土由氧化矽、氧化鋁、三氧化二鋁、三氧化二鐵等要緊化學成分組成,此外還含有少量的鈣(要緊是氧化鈣)、鈉(要緊是氧化鈉)和鎂(氧化鎂)。
瓷胎。凡欺凌之瓷器均屬瓷胎,擷瓷粉之精液澄清,融成泥漿,以成胚胎。瓷胎碾石爲粉,研細成胚。瓷胎音清而脆。瓷胎之沙底,設底露胎而不塗釉。沙底貴白貴細,以細沙底爲上。
漿胎。凡極輕而薄之瓷器,均屬漿胎。漿胎質輕而松。指明清兩代澄漿成形的一種瓷器,漿胎瓷器胎薄體輕,以康熙、雍正時期的白釉印花及青花碗、印盒等爲多。
缸胎。又名瓦胎,專指胎土粗而厚重的一種瓷器,質地粗略,如遼瓷和山西、陝西一帶燒制的黑釉厚胎瓶之類。缸胎質重而堅、貴亮貴響,年久之缸胎多有銅音,故鑒別家往往叩其聲而知其曆年之長久。
石胎。凡凝重粗厚之器,屬石胎而並非真石,只是質凝重而堅,略似大理石琢成之器物。康熙有石胎三彩。
鐵胎。鐵胎是專指胎土含鐵量較多的瓷器,如宋建窯兔毫盞之類。
鐵胎非真鐵,瓷質近黑,猶如鐵色,其胎的厚薄輕重亦不一致。
脫胎。脫胎是專指明永樂白釉薄胎盤碗而言。這種瓷器薄似卵殼,故又名卵幕。猶如釉質脫胎去,其薄能映見手指螺紋。此制始于明代樂,亦以永樂所制爲尤其精,宣德所制亦可媲美,清代康雍所制雖也極薄,然只能映見花與字。
瓷器的釉色
釉是生産瓷器受害的原料之一,早期的釉出現在商代陶器上,即原始釉。到了兩晉時期,制瓷工人才比較成熟地把握了燒制青釉瓷器的技巧。青釉的燒成,使陶和瓷出現了全然的區別。
釉以石英、長石、黏土等為原料,是附著于陶瓷坯體表面的玻璃質薄層,有與玻璃相類似的某些物理與化學性質。化學成分為:氧化硅、氧化鋁、氧化鐵、氧化鉀、氧化鈉、氧化鎂、氧化鈣等。鈣(氧化鈣)是個非常受害的因素,不同地區的瓷窯采納不同的原料,如景德鎮用風尾草灰,廣東潮州楓溪用蚌殼灰。釉不僅能夠使瓷器增加機械強度、介電強度,而且能夠防液體和順體的侵蝕,也是對瓷器進行美 化的受害手段之一。繼兩晉青釉之后,唐代的白釉、宋代的紅釉、黑釉都相繼出現,到了明清兩代更創制了多種多樣的釉色。
釉按坯體分類,有瓷釉、陶釉及火石器釉;按燒成溫度分,有低溫釉、中溫釉和高溫釉;按釉面特征分類,有白釉、顔色釉、結晶釉、窯變紋釉和裂紋釉。除上述釉之外,還有無光釉、乳濁釉、食鹽釉等。
現代日用陶瓷生産所用的釉分爲石灰釉和長石釉。石灰釉是用釉果和灰釉配制而成,長石釉要緊由石英、長石、大理石、高嶺土等組成。在石灰釉和長石釉中加入金屬氧化物,或摻進其他化學成分,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釉色。欺凌釉的厚度直爽坯體厚度的1%3%,經過窯火焙燒後,就緊緊附著在瓷胎上,使瓷器表面致密、光澤柔和,給人明亮如鏡的感覺。
一、顔色釉
顔色釉又稱色釉,也可稱爲一色釉或一道釉,是瓷釉的一個種類,以其純淨典雅、較少人工雕飾而有名。顔色釉是依靠釉水色彩的變化來裝飾瓷器的,通常是在釉料中調整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,加入鐵、銅、錳、鈷等氧化金屬,然後再加以適當的燒成條件,就能達到改變釉色的目睹,釉面就會呈現青、褐、紅、藍等各種色澤。釉裏含有一定的鐵,燒成後就呈青色;含一定的銅,燒成後就呈紅色或綠色。另外,釉色還能夠分成單色釉、結晶釉、花色釉、紋片釉。
二、青釉
青釉是以鐵爲著色劑,以氧化鈣爲要緊助溶劑的高溫釉,是中國瓷器先出現的顔色釉。所謂“青釉”,顔色並不是純粹的青,而是具有黃、綠、青等幾種顔色,但多少總能泛出一點青綠色。同時,古人往往將青、綠、藍三種顔色,一律統稱爲“青色”,例如:許之衡的《飲流齋說瓷》稱:“占瓷尚青,凡綠也、藍也,皆以青括之。”劉子芬在《竹園陶說》中也說:“青色一種,常與藍色相混。雨過天晴,鈞窯、元窯之青,皆近藍色。……惟千峰翠色、梅子青、豆青乃爲純青耳。天色本藍,有時爲青。”
三、梅子青釉
梅子青釉是龍泉青瓷的一種釉色,創燒于南宋時期。其釉色濃翠瑩潤,恰似青梅色澤,故名梅子青。燒制梅子青釉對瓷胎的白度要求較高。釉料采納在高溫下不易流動的石灰堿釉,以便于數醋裳釉以增加釉層的厚度。在1250℃-1280℃之問的高溫和較強的還原氣氛下燒造,釉面的玻璃化程度高、光澤強、略透明,釉質瑩潤如同美玉欺凌。
四、冬青釉
據藍浦的《景德鎮陶錄》記載:爲北宋時汴京東窯(在今河南開封陳留)所燒,故稱之爲東青釉,也有的稱之爲冬青、凍青。今所見東青釉始于永樂時期,以後各朝多有燒造。其特點是青中閃綠、蒼翠欲滴。永樂時期東青釉瓷器有光素器,也有飾以刻花裝飾者,釉層胖腴、有許多小氣泡。宣德時期的東青釉器,胎體較厚,釉的勻淨度與水樂時大致相同,大多數釉面無桔皮紋,釉層大多數沒有氣泡,釉色深淺略有變化。清雍正時的東青釉器,釉料中的鐵含量和燒造中的還原氣氛掌控得比較好,特點是釉面平潤、色澤穩定,以豆青色爲要緊色調。
五、顯青釉
豆青釉是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種釉色,是宋代龍泉窯青瓷中的釉色之一,釉色青中泛黃,光澤比粉青、梅子青弱。明代豆青色釉燒制水平趨于平穩,其差不多色調仍以青中閃黃爲主,青色比往常淡雅。清代豆青色釉更加淡雅柔和,色淺者淡若湖水,色深者綠中泛黃,釉面凝厚。清代在燒造豆青色釉的同時,還在釉上施以各種彩飾,入窯二次燒造,豔麗的彩飾在淡雅柔和的豆青襯托下顯得更爲嫵媚。清中期以後,豆青色釉瓷器還在素胎上裝飾凸起的紋飾,用青花勾描出紋飾輪廓線,填以豆青色釉,然後人窯燒造。豆青色釉透明程度不如白釉,因此豆青釉青花不如豆青釉上彩效果好。
六、影青釉
釉料中含鐵低于1%,在1200℃左右的高溫還原焰中燒成,白度達70%。其胎質堅密潔白、胎骨輕薄,釉色晶瑩透亮,介于青、白二色之
間,即青中有白、白中泛青,故稱“青白”。影青釉是“青白釉,,的俗稱。“影青”一詞,較早見于文獻記載的是成書于1906-1911年問寂園叟的《陶雅》一書。此後的許之衡在《飲流齋說瓷》一書中也說:“素瓷甚薄,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。"由此可見,“影青”一詞是後人根據青白瓷釉面潤澤、胎壁極薄、上雕暗花而映出青色之特征而命名的。由于宋、元時的青白瓷亦具有上述影青瓷的特征,因此“影青”一詞就逐漸成爲陶瓷界對宋、元以來青白瓷的專稱,而且清代專指明代永樂或萬曆時的薄胎雕花制品。另外,也有將影青稱爲“隱青"或"映青"的
七、天青釉
天青釉特指宋代河南汝窯燒制御 用青瓷的一種釉色。瑪瑙的成分要緊是二氧化硅,汝窯釉中的要緊成分也是二氧化硅,與欺凌石英砂作釉料并無區不,但瑪瑙往往含有鐵等著色元素,對增加汝窯瓷器的特不光澤有著一定的作用。依據實物觀看,汝窯天青釉要緊特征是釉層勻凈、釉面潤澤、汁水瑩厚、如同堆脂。通過還原焰燒成,釉色青藍如澄澈的天空。釉中顯露蟹爪紋、魚子紋,釉表有魚鱗狀的開片。
八、粉青釉
粉青釉是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種釉色,呈粉潤的青綠色,如半透明的青玉,爲南宋龍泉窯創燒,是石灰堿釉的一種。以鐵的氧化物爲要緊呈色劑,還有少量的錳或鈦,且是生坯掛釉,胎中帶灰,人窯經過1180℃一1230℃高溫還原焰燒成。因石灰堿釉高溫粘度較大,在高溫下不易流釉,釉層可施得厚,釉色可出現柔和淡雅的玉質感。粉青釉的釉層中含有大量的小氣泡和未熔石英顆料,它們使進入釉層的光線發生強烈散射,從而使其在外觀上獲得一種和欺凌玻璃釉完全不一樣的視覺效果。南宋許多瓷窯均燒粉青釉,郊壇下官窯亦燒成仿龍泉粉青。景德鎮在明、清時期燒成的粉青,爲淺湖綠色中微閃藍,說明釉中除鐵外,還有微量的鑽元素。
九、縹色
縹原爲一種淡青色的帛。所謂“縹色”,一定是指青瓷如縹的釉色。甌瓷的釉色一定是縹色。其色淡青,在淡灰綠色中,青的成分較多。但由于火候不一,釉色也不太一致,有深灰綠、青綠、黃綠,甚至還有灰色和帶煙燜暗紅色。
十、仿龍泉釉
青釉品種之一。明初永樂仿燒的龍泉釉,釉色青中閃綠,釉質胖厚,多有小氣泡及垂流現象。釉層均勻,釉面玻璃質強,色澤較重,具有模擬宋、元龍泉的效果,故稱之爲“仿龍泉釉”。宣德時的仿龍泉釉,釉面無橘皮紋,釉質瑩潤無氣泡
聯系我們官網
18979865483(9:00~21:00)
地址:景德鎮市浮梁縣湘湖鎮陳家坂
郵箱:
網址:www.jdzsncq.com
版權所有景德鎮市新平瓷業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邱總 電話:18979865483 地址:景德鎮市浮梁縣湘湖鎮陳家坂 贛ICP備2022003234號-1 技術支持: